分享"感知发声训练"的小方法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2-22 09:06:34
“我家宝宝能把笛子吹的特别响,也会模仿大人张嘴、抿唇、伸舌头什么的,平常自己玩儿的时候嘴里面叽里咕噜的会发好多音,怎么让他讲话他就是看着我不出声呢?”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疑惑吧。宝宝会吹笛子说明他具备构音时所需要的正确的腹式呼吸方式;会模仿张嘴、抿唇、伸舌头说明他具备构音时所需要的各构音器官的灵活性;之所以让他开口反而没有声音,是因为最重要的一点宝宝还没有掌握,即怎样进行感知发声(发音“a”)。
感知发声(“a”)实际上是腹式呼吸向言语呼吸过渡的一个过程。平静时的生理呼吸运动,吸气与呼气的比例约为2:3,呼气是依靠肺部弹性运动的被动过程;而在言语呼吸过程中,肺部要为喉部器官提供足够的动力和通气量,它的呼吸周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吸气的时间变短,呼气的时间则更长,吸气与呼气的比例变成了1:9,呼气变成了一种主动运动过程,这就意味着在言语呼吸过程中需要足够多的气流量才能支持持续的发声。所以宝宝在进行感知发声的训练前应该能够熟练地控制腹式呼吸,即能够完全吹出吹龙并将吹龙停在最远处3~5秒、将口风琴吹响2~3个键(1键/秒)、有节奏的吹响笛子、长短音结合地吹响笛子等。另外下颌的活动能力也是影响感知发声的一个重要因素,发音“a”需要宝宝能将下颌打开至全开位。
下面介绍几个感知发声训练的方法:首先,对于模仿能力较好并且能很好的控制气流的宝宝来说,感知发声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家长可以将宝宝的一只手心贴在家长的喉部,另一只手的手心贴在他自己的喉部,让宝宝感受家长在发声(“a”)时气流经过喉部时声带所产生的振动,并尝试发“a”;其次,对于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但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气流的宝宝的感知发声训练,则需要家长辅助气流来完成。要求宝宝采用坐姿,挺胸,双肩下垂,保证呼吸顺畅。家长先将手背接触宝宝的腹部,在宝宝模仿家长张嘴的同时,家长利用手背来调解宝宝的腹式呼吸强度,使宝宝能感受到腹部肌群的持续用力。辅助发声时,尽量发可能长的“a”,音量平稳,让宝宝体会发声时的感觉;最后就是一些模仿意识较弱的宝宝的感知发声练习(同样采用坐姿),需要家长利用杏林专用构音器械来辅助。宝宝张开下颌后,①家长用舌体刺激棒带牙胶的一端轻轻抵住宝宝上腭;②或者用构音板轻轻下压宝宝的舌中线位置;③或者让宝宝用上下齿夹住其所能适应的最大下颌分级管,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在保证宝宝的下颌能维持在全开位,与此同时家长将手背贴向宝宝的腹部帮助宝宝运用腹式呼吸,只要气流强度足够冲破宝宝的声门,感知发声即可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宝宝因为紧张,声门闭合过紧,在感知发声时容易出现“假声”的情况,即声音特别的尖锐,此时要让宝宝继续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以及需要家长轻轻按摩宝宝的喉部。
宝宝掌握感知发声的技巧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宝宝的各构音器官参与到构音运动中来了,例如,在“a”的基础上,双唇的变化可发出“爸爸”、“妈妈”、“娃娃”等简单音节,舌头的参与可以发出“弟弟”、“奶奶”、“爷爷”、“姐姐”等音节,下颌的变化可发出“o”、“i”、“e”、“ao”、“ei”等韵母。
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宝宝学会越来越多的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