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治 疗领域的一条黄金规则是“早诊断早干预”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9-04 02:04:03
不了解情况的人们与孤独症孩子接触时,常会以为他们捉摸不定的情绪爆发和我行我素的问题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埃伦·诺特波姆(Ellen Notbohm)在《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中解释:“你的大脑完全有能力同时筛选过滤成千上万个感觉信息的输入(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嗅到的,等等),而他却不能。这种信息拥堵发生在大脑的干路上,它所激起的烦躁相当于一天二十四小时永远拥堵的交通路段带给人们的恼怒。缺乏足够的表达手段,需求和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就是恼怒和沮丧。”
关于孤独症,医学界依然无法回答许多问题:孤独症到底何时发病?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与基因相关?还有哪些因素被证明会影响孤独症的发病?但是,在临床上,一些关键的共识已经形成:没有一种***被证明是能够治 疗孤独症。这是一种终身疾病。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对于孤独症无计可施。包括应用行为分析在内的干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被诊断有孤独症的孩子们应当尽快进入针对孤独症的特殊教育机构进行能力培训和行为矫正。在具有一定的社交、认知等水准后,一些孩子能够尝试进入幼儿园和学校,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孤独症治 疗领域的一条黄金规则是“早诊断早干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在孤独症性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明确限制起病年龄为3岁前。当时医学界认为,3周岁是确诊孤独症的可靠年龄。但是现在,医学界已经将起病期扩展到整个童年早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贾美香大夫的建议是:“家长应该关注一般孩子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现。““比如有经验的妈妈会知道,孩子一般在3个月就会对妈妈产生依恋。别人叫他可能没反应,妈妈一叫肯定有反应。如果孩子到了3个月,不能对抚养人的呼唤做出反应,你就得在心里打一个问号。5、6月的孩子一般可以用小手指东西了,尽管可能指得不那么准确。你问他:’灯灯在哪儿?’他的脑袋会向灯灯那儿扬起来。’钟表在哪儿?他可能就往墙上看去了。”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有研究证实,3周岁之前的干预治 疗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症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指导意见是,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在儿童2周岁时就能够进行可靠诊断,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能够在18个月甚至更早期被察觉。它建议,家长在怀疑孩子具有孤独症症状或发育问题时要“尽快咨询儿科大夫。”并不只有确诊为孤独症的孩子才应该接受干预治 疗,疑似孤独症,及有患病高风险的儿童(家族内有孤独病史)都应该及早就诊治 疗。